-
西安碑林区赴天津和平区考察特色商业街区运营经验
天津市和平区以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为招商引资重要抓手,近日接待西安市碑林区考察团一行,双方围绕街区规划、业态升级、文化融合等展开深入交流,为跨区域合作提供新思路。 一、跨区域经验交流助推商业街区高质量发展 西安市碑林区考察团重点调研和平路、滨江道两大商业街的运营模式,对和平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表示高度认可。和平区通过政策扶持、品牌引进、环境优化等举措,近三年实现街区客流量年均增长,形成“商旅文”融合发展的示范案例。 二、和平区特色街区建设经验获异地认可 和平区在商业街改造中注重保留历史风貌,如劝业场街区通过建筑修缮与业态创新相结合,既延续百年商业基因,又引入首店经济、夜间消费等新场景。碑林区考察团特别关注街区文化IP打造,认为和平区将近代工业遗产与现代商业结合的模式具有参考价值。 三、两地探索长效合作机制 双方就商业街智慧化管理达成共识,和平区分享的“大数据监测+精准招商”系统引发关注。碑林区代表提出,希望借鉴天津在商户自治联盟、消费纠纷快速处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未来拟建立定期互访机制,推动人才培训、品牌资源互通。 四、多部门协同保障考察实效 天津市和平区商务、文旅、街道等多部门联合参与接待,系统介绍从规划审批到后期管理的全流程经验。考察团实地走访特色店铺时,重点了解商户扶持政策落地情况,认为和平区“一店一策”的精细化服务值得推广。 此次考察强化了津陕两地商业领域合作基础,双方约定后续将通过线上平台共享招商信息,共同探索后疫情时代特色街区可持续发展路径。
2025-08-22
-
西安西洽会引资成果显著 内资合同履约率超85%
第十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取得显著成效,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数据显示,本届展会内资项目合同履约率创历史新高,超八成项目已进入实质落地阶段,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重大项目引领投资新格局 本届展会共签订内资合同项目819个,其中总投资额超5亿元的重大项目达232个,占比28.3%,较往届提升明显。航空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涌现多个标杆项目,如俄罗斯企业投资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项目,凸显高端制造产业集聚效应。 二、项目落地效率持续优化 实际到位内资1147.01亿元,合同履约率达85.71%,较上届提升1.3个百分点。178个内资项目已建成投产,主要分布在西安高新区、宝鸡经开区等8个重点区域。外资领域同样表现亮眼,84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3.6亿美元,履约率83.53%。 三、国际合作维度显著拓宽 外资来源地扩展至16个国家和地区,德国汽车零部件、新加坡半导体等项目相继落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投资活跃,哈萨克斯坦蜂产品加工等特色项目落地西安国际港务区,体现"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深化。 四、产业布局呈现多元化特征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四成,西安经开区人工智能产业园、商洛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等形成产业链效应。餐饮文旅领域吸引港资企业建设国际品牌酒店,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 五、长效机制保障项目实效 通过建立重点项目专班跟踪机制,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协议转合同项目转化率达90%以上。延安革命老区依托能源优势引进清洁能源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两成,彰显政策引导成效。
2025-08-22
-
医界贷助力西安健康产业升级 战略合作开启新篇章
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西安健康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某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资金支持与战略合作,为当地健康产业协会注入新动能,成为区域招商引资的典型案例。 一、健康产业协会成立获重磅支持 西安健康产业协会成立大会在多方见证下举行,相关领域专家、学术机构代表及行业组织负责人出席活动。某互联网金融平台现场宣布提供专项赞助,并签署30亿元授信协议,旨在通过资金整合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二、平台发展历程与行业贡献 该平台自2014年上线以来,专注医疗健康领域金融服务,累计服务超百家医疗机构。其创新模式曾获行业权威奖项认可,通过构建资金对接桥梁,既解决民营医疗机构融资需求,又为投资者创造稳健收益。 三、全国布局深化产业协同 平台开展的全国性巡讲活动已覆盖多个重点省份,累计授信规模突破百亿元。通过与各地健康产业协会的战略合作,形成覆盖诊疗服务、设备采购、技术升级的全链条金融支持体系。 四、政策利好催生产业新机遇 随着社会资本办医政策持续放开,健康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平台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医疗领域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助力健康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此次西安合作标志着区域医疗资源整合进入新阶段。
2025-08-22
-
空港新城联动西部机场集团打造丝路航空枢纽新高地
在陕西加速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的背景下,空港新城与西部机场集团通过招商引资汇聚全球资源,以临空经济为核心驱动,全面推进国际航空城实验区建设。作为中国北方第二大航空枢纽,这里正通过港城协同创新模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空中走廊的战略支点。 一、国家战略赋能航空城发展 陕西依托国家级航空城实验区政策优势,将空港新城定位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先行示范区。2023年意大利航空航天协会中国中心落地,标志着国际航空产业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区域围绕《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重点发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跨境电商等临空偏好型产业,形成辐射西北的开放型经济引擎。 二、枢纽能级提升构筑立体通道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作为全国八大枢纽之一,2023年完成三期扩建工程,新增两条跑道和35万平方米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通过构建"空铁陆"多式联运体系,实现与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高效衔接,形成"丝绸之路空中起点"的立体交通网络。 三、创新机制驱动港城深度融合 空港新城首创"机场+城市"协同发展模式,建立与西部机场集团的联合招商机制。2023年举办的航空城发展大会上,来自20余国的专家就航空枢纽城市建设达成三项共识:建立临空产业标准体系、完善航空金融配套服务、培育航空科技研发集群。这种创新合作模式已吸引超过200家产业链企业入驻。 四、开放平台激活丝路经济活力 通过设立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等五大国家级开放平台,该区域实现航空口岸与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叠加。2023年国际货运航线增至42条,带动陕西航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25%,成为中西部地区对接RCEP经贸规则的重要窗口。 五、产城融合塑造未来城市样板 按照"港产城人"四位一体规划理念,空港新城建成临空会展中心、国际医院等配套项目,形成15分钟宜居生活圈。绿色建筑标准全覆盖、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30%等指标,使该区域成为全国首个临空型低碳城市试点。 当前,陕西正以空港新城为核心载体,加速形成"枢纽联通、产业聚集、开放引领"的航空都市区发展格局。随着更多国际航空资源的持续导入,这里将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航空节点和新时代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新标杆。
2025-08-21
-
沣西新城聚力文化产业升级 政策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通过政策宣讲、资源整合、平台搭建等多元举措,持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生态。在近期举办的专题培训会上,相关部门围绕产业分类、资金申报、招商引资等核心议题展开系统解读,推动辖区文化企业加速成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精准滴灌激发产业活力 沣西新城以政策宣讲为抓手,联合多部门梳理国家及地方文化产业扶持体系。统计部门深入解析《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帮助企业明确行业定位;改创部门重点指导项目包装与资金申报流程,通过典型案例演示提升申报效率;人社部门推出创业担保与就业见习配套政策,降低企业用人成本。这种“政策包+案例库”的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找不到、看不懂、用不好”政策的痛点。 二、金融支持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针对文化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的特性,沣西新城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招商部门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贷等专项产品,单家企业最高可获千万元授信额度。同时设立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原创项目给予最高百分之三十的配套补贴。2023年已有十余家企业通过政策通道获得低成本融资,加速了数字文创、影视制作等领域的产能释放。 三、平台搭建促进产业链协同 依托西部云谷等载体,沣西新城构建“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服务体系。定期举办文化科技融合沙龙,推动传统文创企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对接。2023年新建的文化产业共享实验室,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设备租赁、技术测试等普惠服务,降低研发成本超百分之二十。这种资源集约化运作模式,已带动三十余家企业形成上下游协作关系。 四、长效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建立文化产业服务专班,实行“一企一档”动态管理。通过季度走访、专项调研等方式,累计收集企业诉求百余条,协调解决版权登记、人才公寓等实际问题六十余项。2024年计划推出线上政策匹配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扶持政策的智能推送与精准兑现,进一步缩短政策落地周期。 沣西新城通过系统性政策赋能,已培育出多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未来将持续深化“政策+资本+平台”三维支撑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向数字化、集群化方向升级,为西咸新区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提供核心助力。
2025-08-21
-
西安沣京工业园强化招商引资规范 提升项目准入质量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西安沣京工业园近期出台新规,通过细化项目审查标准和完善准入流程,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新办法聚焦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与区域经济特色,重点引进科技型、环保型优质企业,为园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准入核心要求 1. 产业导向严格对标国家鼓励类目录,优先支持装备制造、电力电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县域外投资。 2. 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要求项目具备低能耗、零污染特性,且需通过节能减排专项评估。科技型企业需提供知识产权证明或研发投入占比说明。 3. 经济指标实行量化管理:投资强度下限为每亩200万元,年度税收贡献不低于每亩20万元,投入产出比需高于1:2。 二、审查材料标准化体系 1. 项目建议书需包含五要素:用地规划三维模型、分阶段资金使用计划、就业岗位创造预测、技术创新可行性报告、应急预案。 2. 企业资质审查升级为"双验证"机制,除营业执照外,需同步提交环评批复、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前置审批文件。 3. 财务审计材料扩展至最近三年,要求提供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且营收复合增长率不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全流程动态监管机制 1. 建立项目落地后评估制度,对未达约定指标的企业实行阶梯式整改,连续两年不达标者启动退出程序。 2. 设立产业协同度评分,将企业供应链本地化配套率、技术转化率等纳入考核体系。 3. 推行"云审查"平台,实现规划、环保、税务等多部门在线并联审批,压缩审核周期至15个工作日内。 四、政策配套与产业扶持 1. 对优先引进产业给予土地出让金分级奖励,最高可返还地方留存部分的60%。 2. 建设专业孵化载体,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前三年租金减免,配套设立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3. 实施"链长制"服务,由园区管委会牵头组建专班,协调解决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全周期问题。 该办法的实施标志着西安沣京工业园进入精细化招商阶段,通过建立科学量化的评估模型,既保障了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也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园区已吸引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落户,形成高端制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
2025-08-20
-
西安高新区强化价值链企业扶持 构建创新驱动新格局
在推进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中,西安高新区聚焦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重点扶持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价值链企业,加速创新要素集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赋能产业链升级 西安高新区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优势,出台专项扶持措施,对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研发补贴、税收优惠及人才引进支持。2023年,区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显著,其中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企业占比超三成,形成从材料制备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 二、核心技术攻坚突破 以区内重点企业为标杆,通过联合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平台,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先进封装技术等领域取得多项专利成果。某龙头企业开发的12英寸硅片量产技术填补了西北地区产业链空白,带动配套企业集群发展。 三、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西安高新区设立总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优先投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成长型企业。同步建设共享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企业研发成本。2023年新增省级以上创新载体数量居全省首位。 四、跨区域协同发展 通过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推动区内企业与外部创新资源对接。2023年引进半导体设备制造等关键环节项目,强化产业链韧性。目前,西安高新区已形成以半导体为核心,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产业并进的创新矩阵。 五、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机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针对企业反映的电力保障、物流配套等问题,建立跨部门联席解决机制,2023年累计协调解决各类诉求超百项。 当前,西安高新区正通过“链长制”推动重点产业强链补链,未来将进一步聚焦创新主体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2025-08-20
-
西安国际食品博览会启幕 曲江会展中心汇聚丝路美食
作为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2024年西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暨丝绸之路特色食品展在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展会以促进招商引资和产销对接为核心,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参展,为陕西特色食品走向全国搭建了重要桥梁。 一、展会规模创新高 本届博览会展览面积达15000平方米,共设置700个标准展位,分为八大主题展区。除主会场外,还在和生国际食品交易中心等地设立分会场,形成"一展多点"的联动格局。来自韩国、台湾等地区及福建、长春等地的参展商组成规模空前的采购团,参展企业数量较往届增长显著。 二、特色展区亮点纷呈 国际食品展区集中展示进口优质食材,清真食品展区突出民族特色,特色食品展区汇聚陕西各地传统美食。酒水饮品展区呈现最新行业趋势,食品加工设备展区则展示了智能化生产技术。三原蓼花糖、富平柿饼等地理标志产品受到采购商重点关注。 三、产销对接成果丰硕 陕西省工信厅组织的名优食品产销对接会促成多项合作,涉及电商平台入驻、供应链整合等领域。三组重点企业现场签约,涵盖养生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京东等电商平台与本土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助力"陕牌"食品拓展线上渠道。 四、配套活动丰富多彩 展会期间举办多场专业活动,长春市专场推介松花江大米区域品牌,互联网思维讲座探讨食品行业营销创新。各地市通过路演形式展示特色产品,富平羊奶粉、汉中仙毫等产品获得大量意向订单。 五、产业升级效应显著 博览会不仅促进贸易成交,更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化包装设备、冷链物流解决方案等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为传统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思路。多家参展企业表示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 六、丝路特色鲜明突出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西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展会特设丝绸之路食品专区。来自中亚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与陕西本土食品形成互补,为共建"一带一路"食品产业合作奠定基础。 本届博览会通过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食品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既展示了陕西食品工业发展成果,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展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巩固西安作为西部食品贸易中心的地位。
2025-08-20
-
西安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新增驰著名商标助力招商引资
近年来,西安市通过强化质量引领和品牌培育,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最新数据显示,西安市新增627件驰著名商标,同时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省市级名牌,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品牌战略推动产业升级 西安市将品牌建设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支持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本土品牌,其中3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166个省市名牌的认定,进一步夯实了西安品牌的综合实力。 二、示范区创建提升集聚效应 为优化品牌发展环境,西安市启动3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聚焦重点产业形成集群优势。示范区通过标准化管理、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带动区域内企业品牌价值整体提升,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 三、多维度培育优质品牌 西安市鼓励企业参与质量奖、著名商标等评选,同时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老字号保护。通过建立“互联网+西安品牌”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品牌推广、技术对接等一站式服务,有效扩大了本土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四、特色活动增强品牌传播 通过举办品牌展示会、行业论坛等系列活动,西安市搭建了品牌交流与合作平台。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西安制造和服务业的优质成果,还促进了跨区域商贸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未来,西安市将继续深化品牌战略,通过政策创新和服务优化,推动更多本土企业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025-08-20
-
西安市调研组赴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考察招商引资工作
近日,西安市考察组赴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开展考察交流活动,重点围绕园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生产运营等工作进行实地调研,济南市相关部门及园区负责人陪同考察,考察组对园区发展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一、考察组一行先后深入传化泉胜智能公路港项目、鑫茂齐鲁科技城招商中心、天诺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项目现场。在传化泉胜智能公路港,考察组详细了解项目在智慧物流体系构建、产业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建设进展,察看了智能调度中心、仓储配送区等功能板块,听取了项目在推动区域物流降本增效、服务周边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介绍;在鑫茂齐鲁科技城招商中心,重点考察园区招商引资模式创新、产业集群培育等情况,通过沙盘展示、多媒体演示等方式,了解科技城在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在天诺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地察看企业生产车间,听取企业在新材料研发、核心技术突破、市场拓展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介绍,对企业在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创新成果表示关注。 二、考察过程中,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向考察组全面介绍了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据介绍,园区自成立以来,聚焦新材料主导产业,坚持规划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构建起“研发+孵化+生产+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生态。在空间布局上,园区划分了研发创新区、中试转化区、生产制造区和配套服务区,实现了产业功能的合理分区与高效联动;在创新平台建设上,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三、在招商引资方面,园区立足产业定位,通过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吸引了一批技术领先、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落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园区建立了“招商专员+产业顾问”服务机制,针对不同类型项目提供从洽谈对接、手续办理到投产运营的全流程服务;同时,出台了涵盖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的专项扶持政策,降低企业落地成本,增强项目吸引力。近年来,园区先后引进了多个投资过亿元的新材料项目,推动产业链不断延伸和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四、考察组对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园区在平台载体建设上定位清晰、功能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思路创新、举措务实,有效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在企业服务方面注重精准化、个性化,通过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措施,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考察组表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在产业培育、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希望未来能与济南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五、双方还就产业园区管理运营、招商引资策略优化、区域产业协同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济南方面介绍了在园区市场化运营、政府服务与市场机制结合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西安市考察组则分享了当地在产业规划、政策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双方一致认为,加强区域间产业园区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两地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六、此次考察为两地产业园区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双方表示,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产业规划、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领域深化合作,相互借鉴发展经验,共同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5-08-2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